头部血管性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,若能作到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,其后果可大为改观。除传统的DSA检查外,现经常使用的无创检查方式是CTA和MRA。
“CTA”是指CT血管造影,是在螺旋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损伤性血管造影技术。具体方法是经血管注射造影对比剂,在循环血中或靶血管内对比剂达到最高峰期间进行容积扫描,然后再进行处理,获得数字化的立体图像,从而构建出所需要的立体血管图像,它的缺点是有辐射。
MRA是磁共振血管成像。其基本原理是基于饱和效应、流入增强效应、流动去相位效应。MRA有两种方式,一种为不用经静脉注射对比剂,利用血液流动与静止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形成对比而直接显示血管;另一种方法为经静脉注入对比剂(为钆制剂),对比的同时快速采集动脉期图像而成像,这类似于CTA,称为增强MRA(CE-MRA)。它具有无创伤、无射线的优点。
以下就此两种检查方式在常见的脑血管疾病(动脉瘤、动脉血管阻塞性病变)检查中的优缺点做以介绍。
动脉瘤:CTA可显示脑血管的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,并可进行任意方位和任意角度的旋转,以使血管得以最清晰地显示,定位准确。CT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、大小、瘤颈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解剖关系,文献报道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7%~100%。但对于颈内动脉尤其是海绵窦段颅内动脉瘤,由于受到颅底骨质影响,CTA难以充分显示瘤体全貌及瘤颈,易漏诊。而且它的图像对比度与造影剂浓度成正比,有脑组织干扰,3D图像清晰度不及2D分辨力高。然而MRA 对于CTA的这些缺点来讲可以完全克服,没有组织结构干扰,颅底动脉环显示良好,可清晰的显示颅内动脉瘤,但对于过小动脉瘤的显示略不足。而且短T1组织(如脂肪、高铁血红蛋白等)可误为流动质子表现为高信号,如亚急性血肿在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,有时掩盖病灶信号。CE-MRA则能显示小动脉瘤,弥补了单纯MRA的不足,但费用也相应增加。
血管阻塞性病变:指血管的狭窄或阻塞。血管狭窄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,在影像上表现为管壁的增厚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变细。CTA和MRA能显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的狭窄及栓塞。CTA可以分清楚血管钙化灶与软斑所致的血管狭窄,尤其对于管壁的钙化敏感性很高,平扫即可显示,但不能确定血流方向,难以完全分开动脉期和静脉期,大脑静脉血管影像的干扰难以排除,对于那些细小的弯曲的血管成像也不甚清晰。MRA不仅是对血管腔内结构的简单描述,更是反映了血流方式和速度的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。但MRA对管壁钙化的显示不及CT,而MRI可由于狭窄后血液流速减慢和涡流,使血流信号丢失,而常有夸大狭窄程度的倾向,空间分辨率也不如CTA。CE-MR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,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,血管狭窄程度的反映比较真实,与CTA类似,其可靠性与传统DSA血管造影非常接近。
其他脑血管疾病,如脑血管畸形、动静脉瘘,烟雾病等, CT、MRI基本上都能准确显示其具体部位、范围、大小、与邻近组织、器官的相互关系等。总之,由于CT、MRI各项技术的迅猛发展,CTA、MRA在血管成像方面也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图像质量,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。
影像中心 艾北方